1)第一百六十四章 康有为_天下首富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时间宛若流水。

  1888年开春,3月。

  在墉园的大书房里,胡楚元完成了人生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总帐清算。

  他的事业之大,以至于要用左、中、右三个总帐房,三名总帐、二十多名主帐、一百多名帮帐才能完成每个月的核算。

  就在这一年,这一个月,他算出自己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亿清圆。

  但是,不用太在意这个数字,这一切都不过是纸钞时代和中国租界经济超速发展的产物,仅仅是上海租界地产业就为胡楚元制造了亿清圆的身价,上海股市则为胡楚元贡献了亿清圆的身价,而天津租界和海防租界地产贡献的规模也不低。

  货币供应的充足使得大量资金涌入市场,资本是逐利的,自然会向流动姓最高的租界涌去,也由此使得租界的地产和股票经济发生了剧烈的膨胀。

  上海租界和天津租界的规模都已经超过两万亩的大关,前者的平均地价恢复到了10万清圆/亩的大关,而后者则史无前例的闯入3万清圆/亩的大关。

  纸钞,纸钞。

  一切的根源都在纸钞上。

  中信银行是万恶之源。

  另一种罪恶是资本的过度集中,在上海、天津地产的暴涨过程中,不仅制造了胡楚元这个超级富豪,也诞生了多位亿万富翁,仅次于胡楚元的就是徐润和严信厚。

  随着上海股市的出现,大量的民族工业开始入市,也随之诞生了一大批的千万富翁。

  滚动在股市和地产中的资本,除了银行的贷款、洋行的拆借、民间的钱庄、乡绅的积蓄外,还有大量的官僚资本,甚至是官员的钱财。

  肃亲王、礼亲王、醇亲王、李鸿章、曾国荃、张之洞……等等,他们的钱都是通过胡楚元中信证券公司进入股市,通过中信融资公司进入地产业,哪一个不是赚到手软腿抽筋。

  用肃亲王隆勤的话说,自从咱大清国出了个胡楚元,赚钱真他娘的容易啊。

  1885年3月5曰,光绪十四年,正月二十三,惊蛰,忌远游。

  胡楚元在自己的大书房里继续盘算着帐务上的变化,经过这两年的资本艹作,他已经将大部分的财富都掩藏起来,并将江南农业合作社从江南商行中剥离出来,目的就是脱离官股的审计,隐蔽帐务,重组为新的中国农业信用合作社,简称中信社,用于控股江南农业合作社和其他各省的农业合作社。

  随着联营制的逐步翻滚,江南农业合作社每年要报出来的帐务是非常恐怖的,这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。

  钱不是关键,关键的问题是联营土地的多少,这才是清政斧最为忌惮的地方。

  说到持有土地的问题,中信社还不算过分,裕丰等七家秘密存在的粮社才是大麻烦。

  默默的翻看着裕丰社的帐目,胡楚元心中也是挺感叹的,他想,该是将裕丰社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gie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